4.28网络教研手拉手在线交流活动顺利结束,会议纪要总结如下:
更多的信息请查阅 做啥 和 Google Buzz上的一些讨论记录
http://www.zuosa.com/searcht#tag:SLLTER2010S&t=1
1.如何参与活动:http://www.haokanbu.com/story/242543/
活动论坛:
2.及时获知活动进展及重要通知:两个快捷通道
a.活动WIKI页面:https://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Teaching_hand_in_hand
b.社区官方网站:https://sociallearnlab.org/
3.庄老师介绍手拉手教学研讨时要注意的点:
这次活动的中心内容是教学研讨,教学研讨的核心阵地是 Google 论坛,就是活动论坛:,其他的网络工具服务都是配合的
活动可以分两个视角,老师的视角和回复者的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从 老师视角,就是上课的老师视角
我们拿课堂进行研讨的老师举例,比如杨华老师,晓晓老师等,需要注意的一些点:
(1)提前告知大家你一个单元的教学打算,不需要面面俱到很详细,但是需要把一些背景信息交代清晰,以及你自己的教学打算
就相当于跟网络上其他朋友聊天一样,告诉大家你打算做什么
关于课的背景信息很重要:什么环境,给什么人上什么内容,是否还有一些特殊的背景信息等,比如你是刚接手这个班,还是一直带这个班等等,是要准备公开课还是常规课等。比如上一次包老师上 《世博会》课,一开始背景信息不全,就需要多次回帖会话 ,才能让大家了解她的上课所基于的基础
(2)大家发帖时注意标题的撰写,在发帖(发邮件)的标题中加上你的名字、活动关键字、课程关键字等信息,便于大家管理帖子。如这样的标题:{庄秀丽}{手拉手}{概念图}学会概念图/思维导图的活动设计
(3)要注意及时把自己的实际进展回帖到你的发的教学主题下。这样可以让网络上的朋友,及时跟进你的进展
第二个视角是从回复者的视角来讲一下需要注意的点:
(1)要深入跟进一位老师的课
看别的老师的课,是相互学习的机会,但是看的时候,如果受到时间限制,可以选择一位老师的一个课程设计,重点地看,然后回,不要蜻蜓点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跟进多位及多个课程设计
另外,参与回帖时一定要读一位老师主题贴的上下文,这样回帖就会更有针对性。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之间的回复,通常质量都会比较高,因为他们之间通常会存在一些共鸣的东西。对于我们没有教过课的本科生、研究生同学们在看老师的课的时候,要深入地去阅读,去思考,去体会,给老师一些建议
(2)大家回帖时,要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如果能够具体,尽可能具体地表达出来,包括如何改进的建议。不仅点出问题,如果可能,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也可以把自己联想到的东西,在看课过程中心有所得的东西,都回帖分享出来,甚至是想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分享,这样可以激起更多的思考
(3)回帖人,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不成熟,不够好,而心有顾虑,不敢回帖,不要有这种担心,分享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巨大贡献
(4)就是要注意时间,我们尽可能当天时间,给发主题贴的老师回帖,让老师在第一个时间感受到集体的关怀
4.参与网络教研需要熟悉的技术环境
关于这部分问题,教育大发现社区会在五一之后用小课程小任务的方式做专门的带领,大家不用担心。可以把您的问题和需求发送到 或者在本文之后回复。
技术培训的时间、地点会在近期通过活动论坛、教育大发现社区官方网站,教育大发现社区QQ群发布,敬请关注!
5.自由提问
本次提问主要是想了解老师们的问题和需求,从而针对性设计下阶段活动方案,推动活动发展
大家提出的部分技术类问题:
-我觉得(网络教研)方式(工具)太多了,这样会有点摸不着头脑,信息不够集中,好几个网站,不便于参考,集中整理
-请教问题:Gmail即时通讯无法传文件吗?邮件附件控制在10M之内,不方便
-发帖人是不是需要阶段性的总结教研成果,最后也要一个结束的教研总结? 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和方法来做?
-Gmail申请类问题:
-但有时平台支持会出问题,有一次我让学生申请GMAIL,一次可能申请太多,系统不允许,活动开展受限。我想好看薄可能也有这样问题
-gmail在注册时要求输入手机号或电话验证,如何来解决?
-有的Gmail信箱,学生在家中申请成功,到了机房确提示被禁用,无法正常登陆;再就是在机房环境下如何成功注册Gmail,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解决
教学中的问题:
淄博-王飞(781032889)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既能发帖又能回帖,在用好这些工具性软件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交流。对于主题性的交流,这种GG模式很好;对于作业提交展评,比如粘贴附件的,怎么来实施那;还要考虑到小组范围和全校范围,如何规划比较合理?希望能听听大家的意见
南京-杨琼(378479897)
现在很多同学用的都是网易\QQ等邮箱,在还未深入体会到GG优势时,初次接触使用gmail并遇到一些小困难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请问老师们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南京-杨琼(378479897)
我只是作为一名代课老师,在任课期间学生也会去参与,但课程一结束,网上的交流活动也随之结束了
深圳杨华(313232164)
个人观点:利用网络平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老师如何去激发和维持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学习兴趣
于文(1291701016)
我有一个问题,如何有Gmail邮箱的人,组成一个Googlegroup.
江西-钟琦(58383489)
有时候条件的限制确实会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特别在我们大学,学生在课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课堂上如能完成,才能达到效果,,,如何设计和驱动教学?
湖南-张贻勇总结了庄老师的发言,如下:
这个是庄秀丽老师关于老师视角的个人总结(大胆的说出来:)
@老师视角:
1/背景:包括授教目标对象水平与状态,教授的原因,老师预期的目的
2/主题关键词统一:看目录即能明了教学内容与方向。同时方便寻找,归纳,回复。 —避免无谓的浪费,提高摄取效率
3/反馈:让没吃过猪肉的人也在此次交流中看到猪跑;),以便能各自分析同一次教学的优缺。这样一次教学,可以聚合多人之力进行备课,更重要的是一次课给更多的人以各自的方式总结经验后在分享。–这个是最经济web2.0价值所在。
另外就是有个疑问,是不是还缺少个既定主题或者前提。
上面好像都是教育技术手段问题(当然,包含很多的经验与哲理)
教育的目的?
教学研究中的问题:
问题:江西-钟琦(58383489)
如果只是自己的一个研究想法,能不能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比如,我想研究“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协作学习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应用”,但具体研究内容不知如何界定!
回复:庄秀丽(xiuli)(228209832) 21:13:47
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另外也可以有一些关于如何做研究的研讨,比如李明山老师发起一个关于WIKI教育教学应用的研究设计研讨,这些主题内容,都是对大家很有益的
北京–余波 alexyu 21:13:16
可以把当前想到的和一些文献分析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推进问题聚焦。别担心别人会偷走自己的想法 數位學習中需要尊重、開放、分享、面對和接納的態度,尤其要練習「先給後得」的氣度,你所給出的一切,其實都是給你自己的! ——邹景平
留下脚印。。。